(来源:第二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基本案情
李某某在上海某公司工作,每月工资过万,薪资属于公司中 等水平。2016年8月,李某某休完产假回到公司上班后,发现 从社保部门领到的生育津贴仅相当于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经过询 问得知,公司没有按实际工资基数缴纳生育保险费用,致使李某 某领取的生育津贴标准降低。当李某某向公司提出补足差额的请 求时被公司直接拒绝,几经交涉无果,李某某提出了劳动仲裁的申请。
立案后,李某某发现她与公司签订的几份劳动合同中,在劳 动报酬一项都只标明为2300元/月,并以此为基数缴纳其生育保 险。尽管李某某实际工资远高于这个标准,但是自从2014年起, 公司每月除了劳动合同中约定的2300元是通过银行转账外,其 余部分都是现金发放。李某某手里既没有入账凭证,也没有签收 单,想要证明自己生育前的实际工资可谓是难上加难。无奈之 下,李某某向普陀区朱雪芹职工法援工作室求助,工作室非常重 视,为李某某指派了法律援助律师帮她代理仲裁开庭。
代理律师认为在缺乏直接证据证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要尽量多搜集一些间接证据,如果这些间接证据能相互印证实际发放 的金额,也可能在审理中被采纳。律师建议李某某查找以往和公 司的邮件、短信、微信、 QQ 等记录,看其中是否有工资标准和 工资支付的内容。经过耐心寻找,李某某发现自己曾经在公司内 部聊天软件中和公司人事谈起过自己的工资标准问题,在微信中 找到了公司发给她的某个月的工资计算标准的图片,还在手机里 找到了几张工资单的照片,另外发现有两三个月的工资公司是通 过支付宝转账给李某某的。手里的这些证据,单独看任何一项, 都很难证明实际的工资标准,但综合在一起相互印证,工资发放 的时间、金额能够一一对应,则可以成为支持李某某诉求的有力 支撑 。
仲裁庭审中,虽然公司一 口咬定李某某的工资只有2300元, 且拿出公司转账记录予以佐证,但对于李某某提交的一系列证据 都未能做出有说服力的反驳,最终仲裁部门采信了李某某关于实 际收入的主张,支持了李某某要求公司补足生育津贴差额近5万 元的诉求。此后,公司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朱雪芹工作室继续为 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指派律师代理诉讼,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工会出面支持、帮助女职工维护合法权益的典型 案例。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对于相关证据的制作和控制 占有优势地位,举证便利,而职工则处于弱势地位。若用人单位发放工资不规范,没有建立工资台账备查制度或刻意采取银行转 账与现金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发生争议时,对劳动者主张的现金 支付工资不予确认,就会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随着 劳动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依靠工会解决劳 动争议。本案中,工会组织通过法律援助服务,帮助职工积极收 集保存间接证据,形成有效的证据链,证明自己的维权主张,最 终取得仲裁庭(法庭)的支持,保障了女职工合法权益,为工 会组织依法帮助职工维权起到示范作用,也促进了生育保险制度 的落实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 很强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