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科基本情况
工商管理学科始建于1985年。在工商管理、会计学等三个本科专业的有力支撑下,依托3个方向明确的学科团队及8个科研平台资源,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结构、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在省属同类院校中已经居于优势地位。
团队成员37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15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专家人选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
2014年以来团队成员共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及政府委托横向项目60余项。学科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 学科方向
1. 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将人力资本理论与高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
本方向带头人简介:刘俊学教授,中共党员,省级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正版资料图库1党委委员,副院长。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moocs背景下地方高校战略重构与流程再造研究》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3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2本,获得过省级以上成果奖11项。
2.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管理
本方向研究人员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管理效率为目标,从政府、企业、生态文明等不同视角展开相关研究。
本方向带头人简介:胡穗,教授,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第十二届湖南省政协委员,省级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获省级以上成果奖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入选国家社科博士文库)、合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 17篇,15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或《人大复印资料》复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一项为结题优秀,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主持省教改项目1项。
3. 地方企业发展环境与政策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以创新创业驱动大湘南地区经济发展为背景,以衡阳本地农业、旅游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样本,聚焦于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分析、制度设计、产业规划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并据此丰富和完善企业发展环境政策的相关理论。
本方向带头人简介:何建雄教授,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香港正版资料图库1“三个一批”人才。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5项,主持省厅委托课题、横向联合研究课题20多项,指导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三、 学科建设计划
1、人才培养方面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尊重学生选择权和兴趣特长发展,尝试探究式学习,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探索个性化、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目标的要求,做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筹备和建设工作,探索和实践研究生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
2、科学研究方面
充分利用校院两级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加大现有的8个科研平台及科研团队的建设力度,力争再创建省级科研平台1个,打造省级科研团队1个;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等高质量科研项目,确保每年申报的国家级项目不少于15项,省部级项目不少于30项,鼓励团队成员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每年出版具有学科代表性的学术专著2-3部;积极主动为地方各级政府及更多的企业提供政策研究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确保每年完成各类政府、企业委托横向项目不少于10项。
3、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
制定学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与技术培训等服务企业行动计划,让研究人员到企业一线帮助其解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使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以及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专业性培训服务,提升学科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的联系与合作,以主题调研、咨询报告、课题研究等形式体现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特色。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学科将通过实施“博士化”工程,“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不断优化学科团队师资结构;积极引进和聘用具有工商管理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加大制度建设和条件建设力度,培养1-2名学科领军人才;积极为教师争取和创造各种学习进修机会,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争取在2020年末,学科博士总人数到达20人以上。
5、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
加大力度,创造条件,争取引进海外高水平师资,实现本土人才与海外人才的融合发展;鼓励本土教师海外留学深造,建立双语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国际交流学习的能力;建立健全国外访学制度和国外交流制度。与国际一流结构合作,搭建国际化交流网络;与海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关系,参与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校交流讲学,提高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鼓励和推动学科研究人员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参与人才培养国际化标准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