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零糖社交”?指的是一种不过分亲密甜腻的人际交往模式,在社交互动中保持自我独立性,与他人拉开适当距离,情绪价值的满足不过多依赖于外界。在社交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每个人的社交偏好都不尽相同。有人偏爱浓烈,有人钟情于淡泊;有人喜欢向外探寻,有人青睐向内求索。“零糖”或许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甜度”需求,但它的出现确实为我们探索社交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启示。“零糖”或“有糖”社交,取决于个人对“口味”的偏好。“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每一个人都能在社交汪洋里,放心灵的小船畅游,寻自己的岛屿靠岸,为生活增添几分恰到好处的甜蜜。
零糖社交,指的是当代年轻人不想过度依赖他人提供情绪价值,想要在社交中与周围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样一来,就不会产生过多的社交期望值,在保持自身个性的同时,能有效避免社交带来的压力,使其社交行为保持在一个更轻松、自由的状态之中。
在“零糖社交”中,年轻人可以拥有无束缚、清爽又平等的人际关系,没有传统人际关系中的面子思维、情感维系,不需要过多的透露自己的隐私信息,自然也就不会有不舒服的社交关系带来的不安与焦虑。
“零糖社交”并非“零社交”,保持自我并非“与世隔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中的先贤智慧与如今的“零糖社交”在观念上不谋而合,都倡导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份淡然与真实不为取悦他人而放弃自我立场。然而,坚守个性和独立,并不代表要遗世独立、远离人群。相反,它鼓励我们在维持个人独立性的基础上去构建一种真挚且长久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共存。摆脱社交方式“公式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无论是“零糖社交”,还是前段时间流行的“搭子社交”,都不是解决所有社交问题的“通用答案”。每个人的个性与成长的背景、所处的环境都大不相同,适合每个人的社交方式也并不一致。我们应该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断尝试探索更多可能可能性,去找到与自身最契合的社交方式。毕竟,社交的本质是连接人与人,以真心换真心。(选自:《每日申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