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21年7月,发端于1978年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工民建专业,脱胎于2008年成立的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学院秉承OBE工程教育理念,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学院开设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湖南省一流专业,工程造价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为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试点专业。在校学生19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党委是湖南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教工第一党支部(原土木工程教研室党支部)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学院获评校“思政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学院”、“基层先进教学单位”等荣誉。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博士28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0余人,湖南省土建水利与海洋交通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人,双师型教师40余人,其中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3人,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3人,拥有湖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2人,衡阳市荷尖人才1人,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楷模等10余人。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等基础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工程智造创新实验室等九个实验室,实验用房面积5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学院与中交二公局、中交建筑集团、中建五局、五矿二十三治、深圳建工集团、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25家领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拥有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3个、湖南省土木类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湖南省建筑工程类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个,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教学条件。
学院建有乡村部件化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1个,绿色建材与智能建造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1个,建成衡阳市装配式建筑结构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建筑数字化工程应用研究所市级科研平台2个。拥有学校首个产学研服务一体平台企业——湖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建筑、桥梁、水利等领域的质量检测与鉴定加固等技术服务。
学院拥有装配式结构安全与防灾减灾、岩土与地下工程防灾减灾、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智能建造四个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横向科技服务项目3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3600余万元;发表各类科研论文220余篇,其中检索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获中国建筑学会科技成果奖1项。
学院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领专业改革,形成以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信息技术”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一个中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个有利(学校、学生和企业)、四个层次(基础理论-初级应用-高级综合应用-创新技能)、五个平台支持(感知实习信息化支持平台、校企协同支持平台、学科竞赛与素质拓展平台、行业智库支撑平台、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教师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成果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主持省级教研教改项目26项、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思政课程3门,省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一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被教育部认证为“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虚拟教研室”入驻特色课程。教学改革入选高等教育学会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典型案例。
学院成立以来,数百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在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银奖1项,铜奖2项;中国大学生创新大赛省金奖3项,银奖1项,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铜奖;获“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竞赛、BIM毕业设计竞赛、湖南省结构设计竞赛、测绘竞赛、力学竞赛等各类竞赛获奖300余项。
学院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为实现建设省级应用特色学科、培养一流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进。(2025年1月15日更新)